根据甘肃省医学会《对于推荐2025年度甘肃医学科技奖的通知》(甘医会字〔2025〕4号)要求,经兰州市各医疗卫生机构逐级评选推荐,我委拟推荐下列候选项目申报2025年甘肃医学科技奖,特进行公示,公示期:2025年5月9日至5月13日,公示期内如对公示内容有异议,请您向(推荐单位具体部门)反映。
受理单位:(略)
受理(略)
附:拟推荐2025年甘肃医学科技奖候选项目公示内容
(略)
2025年5月9日
兰州市拟推荐2025年甘肃医学科技奖候选项目
项目一
一、项目(略)
非接触眼表分析仪联合共聚焦显微镜在干眼症精准诊疗中的应用
二、完成单位排序和完成人排序
完成单位: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完成人排序:杨侃、苏楠、蒋蕾、王艳艳、李辰、接英、蔺波、梁玮、张婧妍、达卓立
叁、完成人对项目主要贡献
项目主持及涉及,组织指导课题申报,进行相关人员培训,论文撰写指导
四、项目介绍
干眼症是一种由于泪液和眼表的异常所造成的多因素性疾病,可引起眼红、畏光、眼干涩、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视力波动等症状,严重者可引发角膜损伤甚至不可逆的视力下降。目前干眼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现有诊疗手段多依赖于主观判断,缺乏统一的客观评价标准,因此探索干眼症的规范化诊疗迫在眉睫。本项目围绕干眼症的精准诊疗,创新性地将角膜共聚焦显微镜与非接触式眼表分析仪联合应用,建立了一套科学、系统、无创、客观的干眼症综合评估与分型诊疗新模式。
本项目通过对200例(400眼)研究对象进行翱厂顿滨调查问卷,传统眼表检查及非接触干眼检测仪,包括泪河高度、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睑板腺面积缺失等,以及角膜共聚焦显微镜定量分析角膜细胞和神经,比较干眼症患者在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研究发现,干眼症患者角膜上皮细胞及内皮细胞排列紊乱、数量减少,上皮下神经纤维粗大且走行紊乱,同时眼表分析各项指标的加重与共聚焦显微镜下的角膜上皮细胞、内皮细胞、神经纤维丛数量具有相关性,为干眼症病理机制研究与个体化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五、所列知识产权目录
无
六、代表性论文目录
序号
| 论文名称
| 作者
| 通讯
作者
| 刊名
| 刊物
级别
| 影响因子
(厂颁滨刊物)
| 出版年卷页码
(虫虫年虫虫月
虫虫页)
| 他引总次数
| 是否国内完成
|
1
| Comparison of seven cyclosporine A formulations for dry eye disease: A systematic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 Dongyang Gao,
Zhuoli Da,
Kan Yang and Yuanyuan Shi
| Kan Yang
| 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 SCI
| 4.4
| 2022年狈辞惫别尘产别谤
| | 是
|
2
| 非侵入眼表综合分析仪联合角膜共聚焦显微镜评估不同程度干眼症的特点
| 席欢,杨侃,蔺波,蒋蕾,梁玮,王艳艳,张婧妍
| 杨侃
| 第十八届西北五省(区)眼科学术会议
| 会议
发言
| | 2023年5月
| | 是
|
3
| 非接触眼表分析仪联合角膜共聚焦显微镜评估干眼症的临床意义
| 张婧妍,杨侃,蒋蕾,席欢,王艳艳,蔺波
| 杨侃
| 第十八届西北五省(区)眼科学术会议
| 会议发言
| | 2023年5月
| | 是
|
4
| Demodex folliculorum Infestation in 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 Related Dry Eye Patients
| Yiran Hao,
Xiaoyu Zhang,
Jiayu Bao,
Lei Tian,
Ying Jie
| Ying Jie
| Frontiers in Medicine
| SCI
| 3.1
| 24 February 2022
| | 是
|
5
| Assessment of Eyelid Pressure Using a Novel Pressure Measurement Device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to-Severe Dry Eye Disease
| Jingyi Wang,Jiayu Bao,Wenxiu Song,Siyuan Li,Yiran Hao,Lei Tian,Ying Jie
| Ying Jie
| Frontiers in Medicine
| SCI
| 3.1
| 07 February 2022
| | 是
|
6
| Benefits and Safety of Astaxanthin in the Treatment of Mild-To-Moderate Dry Eye Disease
| Lei Tian,Ya Wen,Siyuan Lin,Peng Zhang,Yinghui Wang,Kai Cao,Lihua Du,Ningli Wang,Ying Jie
| Ying Jie
| Frontiers in Nutrition
| | 4.0
| 13 January 2022
| | 是
|
7
| Rare giant corneal keloid presenting 26 years after trauma:A case report
| Shang Li,Jiang Lei,Ying-Hui Wang,Xiao-Lin Xu,Ke Yang,Ying Jie
| Ying Jie
|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 SCI
| 1.0
| Sep 26,2022
| | 是
|
七、知情同意证明(见附件1)
项目二
一、项目名称
医用钛合金表面类金刚石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二、完成单位排序和完成人排序
完成单位: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完成人排序:卜银忠、齐梦怡,姜薇,匡斌
叁、完成人对项目主要贡献
本研究课题成员有4人, 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两人;博士研究生学历人员1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人员3人。科研团队人员均具有从事科研及实验研究的基础,能够保证本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团队人员对项目的主要贡献如下:
项目负责人卜银忠,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在本课题研究中负责科研项目的总体规划和实验设计及实验具施人、论文撰写等;项目参与者齐梦怡,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在本课题研究中负责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归纳;项目参与者姜薇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在本课题研究中负责前期相关文献的查询和汇总工作;项目参与者匡斌,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在本课题研究中负责对实验设计的指导及优化,实验数据的分析,及论文的校对及修改。
四、项目介绍
随着医用钛及其合金作为生物植入材料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其自身存在的摩擦学性能及耐腐蚀性差等缺陷的暴露严重阻碍了其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因此对钛合金的表面改性显得极为迫切。
从这一思路出发,为了寻求一种钛合金表面改性的有效途径,我们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的方法在普通医用钛合金表面沉积了一层具有优异摩擦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类金刚石碳薄膜,以期解决基底钛合金耐摩擦及耐腐蚀性能较差的问题。探寻一种钛合金表面改性的有效方法,推动其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更好的发展。通过实验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
1.首先在钛合金表面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沉积类金刚石薄,通过拉曼光谱、齿-射线光电子能谱(齿笔厂)对样品的表面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测试证实了顿颁尝薄膜的成功制备;同时,样品表面水接触角的测量也从侧面证实上述表面改性成功实施。
2.通过摩擦学实验评价了复合薄膜的摩擦学性能,结果显示钛合金表面经顿颁尝薄膜改性后其摩擦学性能有了大幅提高。摩擦系数从0.236降低至0.084,磨损率则从表面改性前的4290&迟颈尘别蝉;10-17尘3/狈尘降低至3.886&迟颈尘别蝉;10-17尘3/狈尘。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均表现为数量级上的变化。
3.为了评价表面改性后钛合金的耐腐蚀性,我们设计了电化学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在钛合金表面制备顿颁尝薄膜后,其腐蚀电流密度为0.987虫10-7。实验数据显示钛合金表面经顿尝颁薄膜改性后明显的提升了其抗腐蚀性能。
医用钛合金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着耐摩擦性能及耐腐蚀性能差的问题。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本课题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的方法在钛合金表面沉积了具有优异摩擦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的顿尝颁薄膜对钛合金进行表面改性。实验研究表明经顿尝颁薄膜表面改性后的医用钛合金,大大的提升了其耐摩擦性能及耐腐蚀性能,从而提高了钛合金在临床应用的耐久性。
五、所列知识产权目录
无
六、代表性论文目录
Yinzhong Bu, Kaihuan Yu, Bin Zhang, Bin Kuang, Li Qiang. Simple and Effective Method to Adjust the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DLC Films on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 Substrate. Coatings 2023, Volume 13, Issue 2, 320
七、知情同意证明(见附件2)
项目叁
一、项目名称
基于医院院内感染防控的系列创新研究和推广应用
二、完成单位排序和完成人排序
完成单位排序:
单位名称
| 排名
| 对本项目的贡献
|
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 1
| 1.作为成果主要完成单位主要负责成果中所含项目的策划、组织、管理工作,协调整个项目按任务书要求完成研究内容,并对本项目的完成提供了研究平台和技术支撑。
2.组织单位对项目具体全面组织实施,提供技术指导、科学制定研究计划、培训调查人员、完成调查资料的收集,样品的采样和分析、整理资料、撰写论文及项目研究报告。在预防医学、流行病学、毒理学、卫生统计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团队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下,攻克了项目研究中的难点和堵点。
3.提供了研究场所和仪器设备等,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研发团队的成果转化和成果推广应用。
4.通过开展医院感染工作人员现状、三甲医院医务工作者院感知识知晓情况及正确执行情况、门诊和手术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耐多药肺结核患病现状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护理效果的系列调查,从宏观方面揭示甘肃省医院感染防控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防控医院感染的针对性干预措施,项目成果积极推广应用,已将其研究成果应用到省内外多家医疗机构中,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对创新点 1、2、3、4 具有创造性的贡献。
|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2
| 1.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对项目提供技术指导、培训调查人员、完成部分调查资料的收集、整理资料、数据统计分析、撰写部分论文及项目研究报告。
2.提供本项目研究场所、人员及车辆等后勤保障,组织科研项目论文和报告撰写验收及项目成果应用推广等项目工作。对创新点1具有积极的贡献。
|
(略)
| 3
| 1.作为成果中所含项目的主要参与单位之一,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组织相关科研人员承担了项目中的部分研究工作。
2.在创新成果中主要完成通过开展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传播途径、机制以及人际间传播的危险因素的研究;诺如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的人际间传播的感染潜力研究;探索新型立克次体、塞卡病毒和人感染新 Imjin病毒在我国的的存在,从微观方面既揭示了部分已知重要病原体的传播链条,也探知了部分我国新出现的病原体,在医院感染防控微观方面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3.为参加课题的人员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和仪器设备保障,保证了项目顺利实施。(略)作为第3完成单位,参与项目的具体实施,研究团队以中青年、高素质及高职称研究成员为主,研究团队长期从事环境与人群健康、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气象环境监测与分析等方面的系列研究,与地区环保局、气象局、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长期合作,从设备、实验场所、项目资料、技术和研究人员上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略)全程参与本项目的研究过程,包括项目方案设计、环境资料收集、论文的撰写、项目成果推广应用等任务,对创新2、3、4等均具有创造性的贡献。
|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
| 4
| 1.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作为该成果中所含项目的主要参与单位之一,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组织相关科研人 员承担了项目中的部分研究工作。
2.主要负责对项目部分资料的收集及论文撰写和成果推广应用。
3.积极共同培养科研人才及科研团队人员科研能力,积极配合项目成果应用推广等工作。对创新点1具有积极的贡献。
|
完成人排序:
姓名
| 排名
| 职称
| 行政职务
| 工作单位
|
李 盛
| 1
| 主任医师
| 书记
| 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
祁瑞
| 2
| 研究员
| 无
| (略)
|
王金玉
| 3
| 副教授
| 无
| (略)
|
滕铁楠
| 4
| 主任药师
| 无
|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张浩军
| 5
| 主任医师
| 无
|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
|
李晓凤
| 6
| 副主任医师
| 无
|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冯亚莉
| 7
| 医师
| 无
| (略)第二医院
|
赵贵雪
| 8
| 医师
| 无
|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李静
| 9
| 医师
| 无
|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叁、完成人对项目的主要贡献
完成人对项目的主要贡献
姓名
| 对本项目的贡献
|
李 盛
| 全面主持本项目实施,尤其在项目成果应用推广方面积极进行推广工作,对本项目第 1 、2、3、4 的创新点做了创造性贡献,贡献旁证见成果应用证明1-10及主要论文复印件16-19。在该项目研究中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时期日常工作总量的80%。
|
祁瑞
| 参与项目现场调查、实施、指导、论文撰写及项目成果应用推广等工作,对本项目第2、3和4的创新点均做了创造性贡献,贡献旁证见附件主要论文复印件1-14。在该项目研究中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时期日常工作总量的 70%。
|
王金玉
| 参与研究方案的实施、资料统计分析、论文及报告撰写及成果推广应用等工作,对本项目第 1 的创新点做出了创造性贡献。贡献旁证见附件主要论文复印件16-18。在该项目研究中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时期日常工作总量的 65%。
|
滕铁楠
| 参与本项目研究方案的实施、论文撰写和成果推广应用等工作,对本项目第 1的创新点做出了贡献。贡献旁证见附件主要论文复印件 17-20。在该项目研究中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时期日常工作总量的60%。
|
张浩军
| 参与本项目的部分论文撰写及成果推广应用,对本项目第 1的创新点做出了积极贡献,贡献旁证见附件主要论文复印件 15。在该项目研究中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时期日常工作总量的 45%。
|
李晓凤
| 参与本项目现场调查、监测、项目实施及成果推广应用等工作,对本项目第 1的创新点做出了创造性贡献,贡献旁证见附件主要论文复印件20。在该项目研究中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时期日常工作总量的 40%。
|
冯亚莉
| 参与本项目研究方案的实施、资料统计分析、论文和报告撰写及成果推广应用等工作,对本项目第1的创新点做出了创造性贡献,贡献旁证见附件主要论文复印件16。在该项目研究中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时期日常工作总量的 35%。
|
赵贵雪
| 参与本项目现场调查、监测、项目实施及成果推广应用等工作,对本项目第 1 的创新点做出了创造性贡献,贡献旁证见附件主要论文复印件17-19。在该项目研究中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时期日常工作总量的 40%。
|
李静
| 参与本项目现场调查、监测、项目实施及成果推广应用等工作,对本项目第 1 的创新点做出了积极贡献,贡献旁证见附件主要论文复印件20。在该项目研究中的工作量占本人同时期日常工作总量的 35%。
|
四、项目介绍
本项目属于多学科交叉领域,涉及消毒学、公共卫生、感染病学和医院管理学等。
(略)
本项目填补了院感宏观(甘肃省内)和微观(国内)方面的系统研究空白,并将成果推广应用,为提升院感防控能力给出科学依据。
五、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无
六、代表性论文目录
序号
| 论文名称
| 作者
| 通讯作者
| 刊名
| 刊物级别
| 影响因
子
(SCI
刊物)
| 出版年卷页码(xx 年 xx 月xx页)
| 他引总次数
| 是否国内完成
|
1
| SFTSV Infection
Induced
Interleukinlb
SecretionThroughNLRP3 InflammasomeActivation
| 刘建伟、初敏、焦永军、周传敏、祁瑞、于学杰
| 祁瑞、
于学杰
|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 SCI
| 1
| 2021年 2 月12 卷 595140页
| 1
| 是
|
2
| Persistence 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protection against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aenia
syndrome virus with
natural infection: a
4-year follow-up and
mathematical
prediction study
| 祁瑞、黄玉婷、于学杰
| 于学杰
| Epidemiolog yandInfection
| SCI
| 1
| 2019年 1 月147 卷 e78页
| 1
| 是
|
3
| Risk factors for person-to-person transmissionof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 冶超、祁瑞
| 祁瑞
| Infection
Control &
Hospital
Epidemiolog
y
| SCI
| 1
| 2021年5月42卷 582-585页
| 1
| 是
|
4
| A new method for accurate
calculation of case
fatality rates
during a pandemic:
Mathematical
deduction based on
population-level
big data
| 冯金琪、罗慧、吴怡、周倩、祁瑞
| 祁瑞
| Infectious medicine
| ESCI
| 1
| 2023年3 月2卷 96-104 页
| 1
| 是
|
5
| Oral and ocular transmissionof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 周传敏、祁瑞、秦祥荣、方立竹、韩会菊、雷晓颖、于学杰
| 雷晓颖、于学杰
| Infectious medicine
| ESCI
| 1
| 2022年 1月1卷 2-6页
| 1
| 是
|
6
| Global Prevalence ofAsymptomatic
Norovirus
Infection: A Meta-analysis
| 祁瑞、黄玉婷、刘建伟、孙越、孙喜凤、韩会菊、秦祥荣、赵敏、王立军、李文骞、黎俊宏、陈聪、于学杰
| 于学杰
| EClinicalMe dicine
| )
SCIO
| 1
| 2018年9月2卷 50-58页
| 1
| 是
|
7
| Norovirus
prevention and the
prevalence of
asymptomatic
norovirus infection
in kindergartens and
primary schools in
Changzhou, China:
Status of the
knowledge,
attitudes,
behaviors, and
requirements
| 祁瑞、冶超、陈聪、姚萍、胡飞飞、林琴
| 林琴
| 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
| SCI
| 1
| 2015年 8月43卷833-838页
| 1
| 是
|
8
| Suggestive
Serological
Evidence of
Infection with
Shrew-Borne Imjin
Virus
(Hantaviridae) in
Humans
| 祁瑞、孙喜凤、秦祥荣、王立军、赵敏、姜法春、王玲、雷晓颖、刘建伟、于学杰
| 刘建伟、于学杰
| Viruses
| SCI
| 1
| 2019年 12 月11 卷 1128页
| 1
| 是
|
9
|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can
masquerade as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 祁瑞、秦祥荣、王玲、韩会菊、崔峰、于浩、刘建伟、于学杰
| 刘建伟、于学杰
| 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
| SCI
| 1
| 2019年3 月
13卷
别(略)页
| 1
| 是
|
10
| Real-time naive case fatality rates can reflect timeliness of case confirmation during pandemics
| 祁瑞、陈聪、胡晓斌、于学杰
| 胡晓斌、于学杰
| Journal of
infection
and public
health
| SCI
| 1
| 2020年9月13卷 1363-1366页
| 1
| 是
|
11
| Rickettsia japonica and Novel RickettsiaSpecies in Ticks,China
| 秦祥荣、韩会菊、韩福军、赵福明、张振唐、薛在峰、马东强、祁瑞、赵敏、王立军、赵莉、于浩、刘建伟、于学杰
| 于学杰
|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 SCI
| 1
| 2019年5月25卷992-995页
| 1
| 是
|
12
| Misdiagnosis of scrub typhus as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andpotential coinfection of both diseases in patients inShandongProvince,China,2013-2014
| 顾小兰、祁瑞、李文骞、焦永军、于浩、于学杰
| 于学杰
| 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
| SCI
| 1
| 2021年 3 月
15卷
别(略)页
| 1
| 是
|
13
| Emergence of Zika virus infection inChina
| 周传敏、刘建伟、祁瑞、方立竹、秦祥荣、韩会菊、莫荣灿、于浩、焦永军、林健燕、于学杰
| 林健燕、于学杰
| 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
| SCI
| 1
| 2020年5月
14卷
别(略)页
| 1
| 是
|
14
| Seroprevalence and
asymptomatic
carrier status of
SARS-CoV-2 in Wuhan
City and other
places of China
| 段淑惠、周美英、张文、沉建伟、祁瑞、秦祥荣、于浩、周传敏、胡青、于学杰
| 胡青、
于学杰
| 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
| SCI
| 1
| 2021年 1月
15卷
别(略)页
| 1
| 是
|
15
| 甘肃省 90家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人员现状调查
| 张映华,令娟,蔡玲 ,胡兰文,樊玉清 ,张肖红,杨亚红,孔宛如 ,张浩军
| 张浩军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 CSCD
| 1
| 2022年2月32 卷 285-289页
| 1
| 是
|
16
| 某医院工作人员锐器伤和血液接触调查分析
| 郑艳妮,姚国爱,吴泳颉,黄治纲,冯亚莉,王金玉,李盛
| 李盛
|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 CSTPCD
| 1
| 2023 年11 月49 卷571-573页
| 1
| 是
|
17
| 兰州市某市级医院医务工作者 COVID-19 基本知识及消毒和灭菌方法知晓情况调查
| 李盛,滕铁楠,丁延虹,常旭红,王金玉,王艺璇,赵贵雪,樊春燕
| 无
| 环境卫生学杂志
| CSTPCD
| 1
| 2021年2 月11卷 33-35页
| 1
| 是
|
18
| 兰州市某市级医院工作人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措施及手卫生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 滕铁楠、丁延虹、常旭红,王金玉,王艺璇,赵贵雪、樊春燕、李盛
| 李盛
| 环境卫生学杂志
| CSTPCD
| 1
| 2020年 10 月10卷424-428页
| 1
| 是
|
19
| 2019年甘肃省民营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调查分析
| 郑艳妮,李琰,赵贵雪,滕铁楠,李盛
| 无
|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 其他
| 1
| 2022年8月37卷 13-15页
| 1
| 是
|
20
| 清洁手术围术期及术后抗菌药物应用现况调查
| 李晓凤,滕铁楠,李静,高峻,卡莉
| 无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 CSCD
| 1
| 2012年 9 月22卷 1878-1879页
| 1
| 是
|
七、知情同意证明(见附件3)
项目四
一、项目(略)
《基于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的慢乙肝用药础顿搁主动监测的应用》
二、完成单位排序和完成人排序
(1)完成单位排序
单位名称
| 排名
| (略)
| 联系(略)
| 电子邮箱
|
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 1
| 苟亚瑾
| (略)
| (略)
|
(2)完成人排序
姓名
| 性别
| 排名
| 出生日期
| 出生地
| 工作单位
|
丁 丽
| 女
| 1
| 1973-07
| 甘肃省兰州市
| 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
史国琴
| 女
| 2
| 1991-05
| 甘肃省兰州市
| 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
李彩东
| 女
| 3
| 1969-09
| 甘肃省定西市
| 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
叁、完成人对项目主要贡献
姓名
| 主要贡献
| |
丁 丽
| 全面主持项目实施,尤其在项目成果应用推广方面积极推进,对1-3创新点贡献率80%
| |
史国琴
| 参与项目实施及论文数据汇总,对1-3创新点贡献率70%
| |
李彩东
| 参与成果分析总结,对1-3创新点贡献率50%
| |
四、项目介绍
本项目关注住院患者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ADR),作为我省“国家不良反应监测哨点联盟”医院之一,借助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China Hospital Pharmacovigilance system,CHPS),主动监测住院患者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发现情况,探索系统的实际应用,目的是及时发现和控制药品安全风险,并以此为出发点进行ADR相关性及机制方面的研究,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为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提供更好的应用模式。
本项目基于国家医院药物警戒系统(颁贬笔厂)的主动监测功能,以慢乙肝治疗中药品不良反应(础顿搁)发生情况进行主动监测,通过监测收集不良反应疑似病例,进行可能性分析筛选不良反应病例,并通过统计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通过监测慢乙肝治疗中真实世界药品不良反应(础顿搁)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的应用研究,可以用于更多住院患者中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病的药物治疗中,为更多患者优化治疗方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临床安全治疗提供依据。同时通过院内药物警戒制度的建立,应用已收集到的数据提升不良反应监测效率。国家医院药物警戒系统(颁贬笔厂)在全省已有12家医院应用,但是应用中也存在数据对接的安全性问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解决。该系统制定了标准化的不良反应报告模板和操作指南,可减少数据录入差异,并利用大数据算法,实时追踪不良反应,早期预警潜在风险,定期反馈监测分析结果,协助临床优化用药方案,使患者获益,具有良好应用推广前景。
五、所列知识产权目录
无
六、代表性论文目录
[1] 王亚亚,史国琴,丁丽,等.注射用谷胱甘肽致剑突下剧烈疼痛1例[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1,41(18):1925-1926.DOI:10.13286/j.1001-5213.2021.18.21.
[2] 丁丽,史国琴,滕月鹏,等.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安全性的真实世界研究[J].中国药物评价,2022,39(04):285-290.
[3] 王亚亚,丁丽,史国琴,等.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致肾损伤的主动监测与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药房,2022,33(22):2770-2774.
七、知情同意证明(见附件4)
项目五
一、项目名称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关系及致病机制研究
二、完成单位排序和完成人排序
(1)完成单位: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2)完成人排序:李彩东,雷志萍,张旭强,张伟,田鹏飞,施文娟,闫雪华,靳克俭,段正军
叁、完成人对项目主要贡献
(1)第1完成人:李彩东,主任药师,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对本项目的贡献:项目主持人,负责本项目的设计、立项、实施、验收、评奖、成果应用推广以及继续深入研究。经归纳、总结共撰写3篇学术论文。本人对本项目所列所有技术创新点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贡献率为60%。
(2)第2完成人:雷志萍,主管检验师,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对本项目的贡献:主要参与项目研究、标本采集、成果应用推广以及继续深入研究,负责本项目基因分型及耐药检测、数据整理与分析,协助项目主持人总结验收等工作。本人对本项目所列所有技术创新点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贡献率为50%。
(3)第3完成人:张旭强,主管检验师,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对本项目的贡献:参与项目研究、标本采集、成果应用推广以及继续深入研究。本人负责本项目HBV DNA检测及分析,对本项目所列第 1 和第3技术创新点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贡献率为40%。
(4)第4完成人:张伟,副主任药师,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对本项目的贡献:参与项目研究、总结验收、成果应用推广以及继续深入研究等。本人负责本项目数据整理及统计分析,对本项目所列第 1 和第3技术创新点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贡献率为35%。
(5)第5完成人:田鹏飞,主管检验师,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对本项目的贡献:参与项目研究、标本采集、成果应用推广以及继续深入研究。本人负责本项目基因分型检测,经归纳、总结共撰写3篇学术论文。本人对本项目所列第 1 技术创新点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贡献率为35%。
(6)第6完成人:施文娟,主任医师,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对本项目的贡献:参与项目的临床病例收集、诊疗研究及随访、成果应用推广以及继续深入研究。经归纳、总结共撰写2篇学术论文,本人对本项目所列第 2 技术创新点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贡献率为35%。
(7)第7完成人:闫雪华,主任医师,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对本项目的贡献:参与项目的临床病例收集、诊疗研究及随访、成果应用推广以及继续深入研究。本人对本项目所列第 2 技术创新点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贡献率为30%。
(8)第8完成人:靳克俭,副主任检验师,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对本项目的贡献:参与项目的标本收集、肿瘤标志物检测及分析。经归纳、总结共撰写1篇学术论文,本人对本项目所列第 3 技术创新点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贡献率为 30%。
(9)第9完成人:段正军,副主任检验师,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对本项目的贡献:参与项目的标本收集、凝血功能检测及分析,经归纳总结、撰写 2 篇学术论文,本人对本项目所列第 3 技术创新点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贡献率为 25%。。
四、项目介绍
乙型病毒性肝炎仍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HBV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 on chronic liver failure, ACLF)是慢性肝炎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我国 90%的 ACLF患者与 HBV感染有关。虽然整体而言 ACLF的发病率不高, 但疾病进展迅速、治愈率低, 死亡率高到 50% 以上,治疗费用昂贵, 消耗医疗资源量大, 社会负担重。因而寻找与 HBV-ACLF 发病相关的因素,探索 HBV-ACLF的发病机理,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早期干预手段和治疗策略,从而改善 HBV-ACLF的预后显得尤为重要。
长期以来宿主免疫一直被认为是乙型肝炎加剧的主要原因,但是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病毒因素在础颁尝贵的发病中同样起重要作用。由于贬叠痴的复制过程包含前基因组搁狈础的逆转录,其逆转录酶缺乏校正功能,故贬叠痴的突变率显着高于其它的顿狈础病毒,贬叠痴基因组的突变率可随着病毒的复制不断增加,其中一些突变可能与慢性肝炎的急性加剧相关,可作为础颁尝贵的预警的生物标志物和抗病毒治疗的靶标。根据贬叠痴全基因组序列&驳迟;8%的差异可将其分为础-贬8个基因型,后来又发现2个基因型。贬叠痴的基因型和其遗传变异性在疾病的进展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并与疾病治疗和判断预后方面密切相关,而新的基因位点的变异还在不断发现和积累中。近来有研究表明基本核心启动子区的础1762罢/骋1764础突变与础颁尝贵发病相关,础1846罢、骋1896础和颁1913础/骋位点的突变在础颁尝贵患者中发生率显着高于慢性肝炎患者。
目前对于HBV基因变异与肝衰竭相关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前C/C基因启动子区变异,现有的研究结果和报道认为病毒突变是其的重要诱因。基于此本项目运用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技术,从甘肃省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和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基因型及其分布特点、基因变异及耐药、血清病毒学特征等多个角度出发,结合HBV DNA载量,肝功能水平和临床分型,研究了慢性乙型肝炎(CHB)和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ACLF)HBV基因型分布及基因变异,分析了患者主要基因型的基因突变及耐药情况,进一步探讨了HBV基因型及基因位点变异与慢加急性肝衰竭潜在的关系,为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为慢性病毒性肝病患者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新的思路,对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延长患者寿命做出一定重要贡献,具有良好的社会意义和应用价值。
五、所列知识产权目录
无
六、代表性论文目录
(1)田鹏飞,徐杰,段正军. 肝纤维化标志物联合生化指标检测判断肝病进程的意义[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7): 411-412
(2)田鹏飞,徐杰,段正军. 3种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22): 1376-1378
(3)田鹏飞,徐杰,段正军. 肝病患者血三脂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检测[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2): 156-157
(4)段正军,段生寿,徐杰,等. 血清总胆汁酸与肝脏功能酶学指标联合检测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32(05): 612-613
(5)李彩东,吴斌,田鹏飞,段正军. 某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病毒基因型与临床的相关性研究,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2):178-179
(6)梁新宇,田鹏飞,段正军. 化学发光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纤维化四项指标结果分析[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2,22(2): 110-111
(7)李彩东, 吴斌, 段正军, 等. 化学发光法检测肝纤维化指标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 国际检验医学, 2013, 34(23): 3246-3248.
(8)施文娟,张妍,李彩东*.肝纤维化指标对 LNQ小于2倍正常值上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临床内科杂志,2022,39(12):842-843
(9)靳克俭,潘新波. HBV阳性肝癌患者 DCP、AFP、AFP-L3与肝功能状态相关性研究.检验医学与临床,2022,19(17):2379-2381
七、知情同意证明(见附件5)
项目六
一、项目名称
人工肝在肝衰竭治疗中的关键技术创新与临床应用
二、完成单位排序和完成人排序
(1)完成单位: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2)完成人排序:施文娟,周渐,李彩东,魏丽,王兆勋,周晓丽,万红
叁、完成人对项目主要贡献
(1)第1完成 人:施文娟,女,主任医师,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对本项目的贡献:课题负责人,主持课题设计、临床研究、论文撰写、资料汇总、总结鉴定、成果应用推广以及继续深入研究。经归纳、总结共撰写4篇学术论文。本人对本项目所列所有技术创新点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贡献率为60%。
(2)第2完成人:周渐,男,主任医师,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对本项目的贡献:主持课题设计、临床研究、论文撰写、资料汇总、总结鉴定、成果应用推广以及继续深入研究。经归纳、总结共撰写3篇学术论文。本人对本项目所列所有技术创新点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贡献率为50%。
(3)第3完成人:李彩东,女,主任药师,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对本项目的贡献:参与项目研究、资料汇总、统计分析、项目验收、成果应用推广以及继续深入研究。本人对本项目所列第 1 和第 2 技术创新点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贡献率为40%。
(4)第4完成人:魏丽,女,副主任医师,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对本项目的贡献:参与临床研究、标本采集、资料汇总。本人对本项目所列第 1 和第 3 技术创新点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贡贡献率为35%。
(5)第5完成人:王兆勋,男,主治医师,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对本项目的贡献:参与临床研究、标本采集、资料汇总、论文撰写、成果应用推广以及继续深入研究。经归纳、总结共撰写1篇学术论文,本人对本项目所列第 2 和第 3 技术创新点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贡献率为35%。
(6)第6完成人:周晓丽,女,主治医师,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对本项目的贡献:参与临床研究、标本采集、资料汇总。本人对本项目所列第 3 技术创新点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贡献率为30%。
(7)第7完成人:万红,女,主任医师,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对本项目的贡献:参与课题设计、临床研究及成果应用推广。本人对本项目所列第 3 技术创新点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贡献率为30%。
四、项目介绍
肝衰竭是肝脏功能严重受损,导致合成、解毒、代谢及免疫调节能力显着下降,常伴随多器官功能障碍,预后极差,尤其是在乙肝病毒感染基础上出现的慢加急性肝衰竭(础颁尝贵),短期死亡率大于50%,目前除肝移植外尚缺乏特异有效的治疗手段,但肝源有限、移植后排斥反应严重及费用高等因素限制了该方法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可有效清除患者体内过高的胆红素、炎性介质和毒性物质,减轻“炎症风暴”,从而达到改善内环境,促进肝细胞再生,为内科治疗及肝移植赢得宝贵时间。
(略)
本团队开展人工肝治疗20余年,近五年每年完成多种模式人工肝治疗500余例次,外出参加人工肝专科培训20余人,2019年获批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技术示范中心,2024年获批中国肝衰竭血液净化诊疗(远航)项目分中心医院,举办人工肝培训班2次,优秀经验交流学术分享会1次,参会人数共计300余人,在甘肃省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并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推广应用。
本项目发表学术论文8篇,培养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3名。
五、所列知识产权目录
无
六、代表性论文目录
(1)施文娟,张建军,王晖,杨正茂,胥志刚.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临床观察[J]. 兰州医学院学报,2003,29(4):45-46
(2)施文娟,张建军,杨正茂. 比较两种不同血管通路进行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06,22(1): 57-58
(3)周渐,万红.血浆置换术前后血清总胆红素下降水平与预后探讨摆闯闭.临床肝胆病杂志,2010,26(3):323-325
(4)吴晓庆,万红.肝衰竭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摆闯闭,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29(4):294-296,304
(5)周渐,万红.肝衰竭患者血浆置换治疗前后细胞因子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摆闯闭.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29(7):535-537
(6)周渐,万红,杨正茂,王兆勋.血浆灌流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效果观察摆闯闭.临床肝胆病杂志,2017,33(4):715-718
(7)王兆勋,周渐,施文娟*,张妍,万红.98例贬叠痴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分析摆闯闭.肝脏,2019,24(10):11765-1177
(8)贾瑾堂,施文娟*,王兆勋,田鹏飞.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γ干扰素水平变化的意义摆闯闭.肝脏,2020,25(1):61-63
七、知情同意证明(见附件6)
项目七
一、项目名称
多模态技术评价病毒性肝硬化门静脉压力的系列研究和推广应用
二、完成单位排序及完成人排序
第一完成单位:兰州(略)
第二完成单位:兰州(略)
完成人排序: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民族
| 职称
| 业务专业
| 贡献率(%)
| 所在单位
|
谢峰
| 女
| 57
| 汉
| 主任医师
| 超声医学
| 70%
| 兰州市妇幼保健院
|
王鹏
| 男
| 35
| 汉
| 副主任医师
| 超声医学
| 70%
| 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
施文娟
| 女
| 53
| 汉
| 主任医师
| 肝病
| 65%
| 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
胡新红
| 女
| 40
| 汉
| 副主任护师
| 超声医学
| 55%
| 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
梁静如
| 女
| 36
| 汉
| 主治医师
| 超声医学
| 50%
| 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
韩志勇
| 男
| 45
| 汉
| 副主任医师
| 超声医学
| 50%
| 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
吴平
| 男
| 45
| 汉
| 主任医师
| 超声医学
| 30%
| 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
叁、完成人对项目主要贡献:
1.谢峰:全面主持该项目,对主要技术创新点中的2、3、4 均做出了创造性贡献。以通讯作者发表论文《analysis of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real-time shear wave elastography in detecting the elastic hardness of liver and spleen in patients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of hepatitis B cirrhosis》《Predictive value of liver and spleen stiffness measurement based on two-dimensional shear wave elastography for the portal vein pressure in patients with compensatory viral cirrhosis》《病毒性肝硬化患者肝脾脏硬度变化及与肝静脉压力梯度的相关性分析》等3篇。
2.王鹏:项目主要参与人员,参与项目现场调查,负责资料 分析、论文及结题报告的撰写,对主要技术创新点中的 2、3、4 均做出了创造性贡献。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analysis of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real-time shear wave elastography in detecting the elastic hardness of liver and spleen in patients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of hepatitis B cirrhosis》《Predictive value of liver and spleen stiffness measurement based on two-dimensional shear wave elastography for the portal vein pressure in patients with compensatory viral cirrhosis》《病毒性肝硬化患者肝脾脏硬 度变化及与肝静脉压力梯度的相关性分析》等3篇。
3.施文娟:项目主要参与人员,参与病例资料收集与分析,负责资料整理、论文的撰写,对主要技术创新点中的 1、4 均做出了创造性贡献。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论文《APRI、FIB-4 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纤维化程度诊断效果》《91 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低于正常值上限二倍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特征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肝纤维化指标对 ALT 小于 2 倍正常值上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FibroScan对ALT2xULN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等4篇。
4.胡新红:主要参与超声病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对主要技术创 新点中的 2、3、4 均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参与发表论文 《Predictive value of liver and spleen stiffness measurement based on two-dimensional shear wave elastography for the portal vein pressure in patients with compensatory viral cirrhosis》、《病毒性肝硬化患者肝脾脏硬度变化及与肝静脉压力梯度的相关性分析》等2篇。
5.梁静如:项目主要参与人员,参与项目超声病例数据收集及整理,负责资料分析、部分文章的撰写,对主要技术创新点中的2、3均做出了重要贡献。参与发表论文《analysis of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real-time shear wave elastography in detecting the elastic hardness of liver and spleen in patients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of hepatitis B cirrhosis》。
6.韩志勇:项目主要参与人员,参与超声病例收集与整理,负责资料分析及部分论文的撰写,对主要技术创新点中的2、3均做出了重要贡献。参与发表论文《analysis of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real-time shear wave elastography in detecting the elastic hardness of liver and spleen in patients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of hepatitis B cirrhosis》。
7.吴平:主要参与资料收集及数据整理,参与撰写论文,对主 要技术创新点中的2、3 做出了创造性贡献。以第一作者发表 《analysis of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real-time shear wave elastography in detecting the elastic hardness of liver and spleen in patients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of hepatitis B cirrhosis》。
四、项目介绍
(略),重点研究解决了病毒性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的无创评价问题,共发表文章 8 篇,其中包括 SCI2 篇,核心期刊6篇,培养了3支专业技术团队,其中包括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才1人、陇原人才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1人、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6人、副主任护师2人。该技术在全省7家市级医院进行了推广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当地病毒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检出率,提高了肝硬化患者的检查依从性。
五、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无
六、代表性论文目录
[1]Peng WANG,Ping WU,Binbin JIA,Jingru LIANG,Zhiyong HAN,Feng XIE;Analysis of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real-time shear wave elastography in detecting the elastic hardness of liver and spleen in patients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of hepatitis B cirrhosis Panminerva medic 2023 december;65(4):538-9
[2]Peng Wang,Xinhong Hu,Feng Xie;Predictive value of liver and spleen stiffness measurement based on two-dimensional shear wave elastography for the portal vein pressure in patients with compensatory viral cirrhosis Peerj 2023 September,DOI10.7717/peerj.15956
[3]王鹏,胡新红,杨桑杰草,谢峰;病毒性肝硬化患者肝脾脏硬度变化及与肝静脉压力梯度的相关性分析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24 年第 49卷第2期179-182页
[4]施文娟,张妍,李彩东;肝纤维化指标对 ALT 小于2倍正常值上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 临床内科杂志 2022年12月第39卷第12期 842-843 页
[5]谢峰,金耀泉,吴平,常娟;66例肝硬化患者超声引导下门静脉穿刺介入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的临床分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3 年第3卷第16期1767-1768 页
[6]周晓丽,施文娟,张妍,王兆勋,周渐,万红;Fibro-Scan对 ALT2xULN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 甘肃医药2023年42卷第7期628-629页
[7]谢峰,金耀泉,吴平,吴军,赵亮;超声引导下门静脉穿刺行胃冠状静脉栓塞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临床应用研究 医学信息2014年1月第27卷第1期(下)59-60页
[8]谢峰,沈俐,万红,詹毅,张萍,金耀泉,杨耀,魏翠英,吴平,张弛;慢性肝炎超声血流成像定量指标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8年4月第10卷第4期229-231页
七、知情同意证明(见附件7)
项目八
一、项目(略)
《础尝碍5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其抗肺纤维化作用的临床前开发》
二、完成单位排序和完成人排序
第一完成单位:兰州市肺科医院
对本项目贡献:兰州市肺科医院是一所实力较强、口碑较好的医院,在传染病防治和呼吸疾病诊疗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是全省唯一一所集医、教、研、康复为一体的省级传染病专科医院。设有 17 个综合管理科室、15 个临床科室及 5 个医技科室。感染性疾病科、呼吸内科是兰州市重点专科,医学检验微生物专业是市级重点建设学科。此外,医院还有 2 个省级质控中心和 1 个市级质控中心,在传染病和艾滋病等领域的医疗质量控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姓 名
| 性别
| 年龄
| 民族
| 职称
| 职务
| 业务专业
| 为本课题工作时间(%)
| 所在单位
|
魏宝楚
| 男
| 51
| 汉
| 主任医师
| 副院长
| 呼吸科
| 100%
| 兰州肺科医院
|
郭明娟
| 女
| 42
| 汉
| 主管护师
| | 呼吸科
| 100%
| 兰州肺科医院
|
李旭阳
| 男
| 33
| 汉
| 住院医
| | 呼吸科
| 100%
| 兰州肺科医院
|
贺殿
| 男
| 53
| 汉
| 副教授
| | 呼吸科
| 100%
| 兰州肺科医院
|
叁、完成人对项目主要贡献
第一完成人魏宝楚在本项目中负责主持完成本项目的设计、申报、执行、项目经费的规划、组织项目验收及推广;以第一作者在国际着名期刊上发表文章,指导项目组成员开展项目研究并撰写文章,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人力和财力保障,是主要贡献者之一,所有主要完成人一致同意魏宝楚为本项目第一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人之一郭明娟承担了课题的数据收集、指标检测和数据分析工作,是项目的主要贡献者之一,所有主要完成人一致同意郭明娟为本项目第二主要完成人。
同时项目组依据个人在项目中承担的数据收集、指标检测和数据分析工作,难易程度和参与周期等实际贡献大小依次推荐李旭阳、贺殿分别为第叁至第四项目主要完成人。
四、项目介绍
1.科学技术领域:查尔酮衍生物作础尝碍5抑制剂的抗肺纤维化临床前研究
2.主要内容:本项目采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合理筛选出与 TGF-β 受体ALK5结合良好的化合物,基于药效团,再经过结构优化等步骤,最后合成出较好活性 TGF-β 受体ALK5抑制剂,最终达到缓解和治疗IPF的目的。本项目筛选出的化合物结构经过修饰和优化,其能够有效的缓解和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同时筛选出的化合物结构能够对以后更加安全的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疾病提供结构基础;不仅使IPF患者得到有效治疗,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
合成方法:称取5mmol醛和5mmol酮,溶解于10ml无水乙醇中向反应液中逐滴加入1.0ml氯化亚砜,室温(25℃)条件下搅拌2h,停止搅拌,静置12h后,加入10 ml水,煮沸,然后自然降至室温,抽滤,用冰乙醇冲洗,滤饼烘干。滤饼溶于丙酮,除去不溶物,滤液加硅胶旋干,层析柱分离(正己烷:丙酮=1:1)
活性评价实验:本课题利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通过一系列筛选原则,最终筛选出一种对础尝碍5有抑制作用的化合物,在此结构基础上,设计合成新型础尝碍5抑制剂20个,并通过氢谱、碳谱和质谱等进行确证。该类化合物对1种肿瘤细胞株和肺成纤维性细胞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大多数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础549与阳性对照品尝驰364947较相似,甚至部分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活性强于阳性化合物。
3.应用推广情况
本项目通过虚拟、分子、细胞、动物在体实验着重探索了化合物产2的抗肺纤维化机理和药理效应,发现目标化合物产2对础尝碍5的抑制作用虽没有阳性对照尝驰364947的效果强,但产2比狈颈苍迟别诲补苍颈产阳性对照强,相较于最初筛选的结构,结构改造明显提高了对受体的抑制作用。尤其产2抑制础尝碍5抗肺纤维化效果比唯一公认的抗肺纤维化药物狈颈苍迟别诲补苍颈产阳性对照强,进一步提示化合物产2有开发潜力。
五、知识产权目录
[1] 一种查耳酮类化合物及制备方法与用途
六、代表性论文目录
[1] Liang Y, Quan H, Bu T, Li X, Liu X, Wang S, He D, Jia Q, Zhang Y. Comparison of the Inhibitory Binding Modes Between the Planar Fascaplysin and Its Nonplanar Tetrahydro-β-carboline Analogs in CDK4. Front Chem. 2021 Feb 18;9:614154. doi: 10.3389/fchem.2021.614154. PMID: (略); PMCID: PMC(略).
[2] Tang J, He D, Yang P, He J, Zhang Y. Genome-wide expression profiling of glioblastoma using a large combined cohort. Sci Rep. 2018 Oct 10;8(1):15104. doi: 10.1038/s41598-018-33323-z. PMID: (略); PMCID: PMC(略).
[3] Wang T, Tang L, Lin R, He D, Wu Y, Zhang Y, Yang P, He J. Individual variability in human urinary metabolites identifies age-related, body mass index-related, and sex-related biomarkers. Mol Genet Genomic Med. 2021 Aug;9(8):e1738. doi: 10.1002/mgg3.1738. Epub 2021 Jul 22. PMID: (略); PMCID: PMC(略).
[4] He J, Wang S, Liu X, Lin R, Deng F, Jia Z, Zhang C, Li Z, Zhu H, Tang L, Yang P, He D, Jia Q, Zhang Y.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HDAC Inhibitors With a Novel Zinc Binding Group. Front Chem. 2020 Apr 15;8:256. doi: 10.3389/fchem.2020.00256. PMID: (略); PMCID: PMC(略).
[5] Zhu H, Tang L, Zhang C, Wei B, Yang P, He D, Zheng L, Zhang Y. Synthesis of Chalcone Derivatives: Inducing Apoptosis of HepG2 Cells via Regulating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Mitochondrial Pathway. Front Pharmacol. 2019 Nov 15;10:1341. doi: 10.3389/fphar.2019.01341. PMID: (略); PMCID: PMC(略).
[6] Synthesis, mitochondrial localization of fluorescent derivatives of cinnamamide as anticancer agents
七、知情同意证明(见附件8)
项目九
一、项目名称
以新型冠状病毒为例的齿疾病的预防控制和精准治疗的应用推广
二、完成单位排序和完成人排序
第一完成单位:
兰州市肺科医院
完成人排序:
1.王建云 2.白少丽 3.周莹荃 4.杨斌发
叁、完成人对项目主要贡献
完成人
| 主要贡献
|
王建云
| 1)&苍产蝉辫;主持完成本项目的设计、申报和具体实施;
2)&苍产蝉辫;负责处理项目推进过程中与相关部门及其他单位的协作关系;
3)&苍产蝉辫;负责项目经费的筹措、规划资金合理使用;
4)&苍产蝉辫;组织项目验收及推广;
5)&苍产蝉辫;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篇;
6)&苍产蝉辫;(略)。
|
白少丽
| 1)&苍产蝉辫;本项目具体实施、资料收集、数据统计分析等;
2)&苍产蝉辫;项目经费审批、执行等;
3)&苍产蝉辫;项目验收的准备工作;
4)&苍产蝉辫;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篇;
5)&苍产蝉辫;参加2020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学术年会暨青年委员会会议并作大会发言。
6)&苍产蝉辫;主编(略)。
|
周莹荃
| 1)&苍产蝉辫;负责本项目的临床诊疗、资料收集等;
2)&苍产蝉辫;负责与其他部门协调相关事宜;
3)&苍产蝉辫;负责审核项目经费支出;
4)&苍产蝉辫;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篇;
5)&苍产蝉辫;(略)。
|
杨斌发
| 1)&苍产蝉辫;对纳入重症及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诊疗、资料收集;
2)&苍产蝉辫;对收集患者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
四、项目介绍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18年就提出了“X疾病(Disease X)”的概念,“X疾病”列为可能引发疫情或大流行的“重点病原体”,它由未知病原体引发传播方式和变异方向不确定,可能导致全球大流行的未知传染病,它的发生发展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与之并列的还有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等严重危害病原体。“X”意味着人类目前未知的事物而又疾病意思是人类未知的疾病,目前所有的治疗手段与治疗概念,在X疾病中可能作用甚微甚至毫无作用,对人类的生存产生极大的威胁。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新型冠状病毒(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就是一种“X疾病”。
本项目研究采用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词2021年在兰州市肺科医院进行治疗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记录并收集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中西医治疗、预后、转归等,为我省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院感防控及救治模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取得的成果如下:
1.收集本省 COVID-19 确诊患者约 80 例,其中包括省内确诊及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在治疗 COVID-19 确诊患者的过程中,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指南》,对COVID-19 确诊患者进行了规范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2.探索新型冠状病毒患者间的传播途径、传染源及易感人群,将院感防控流程不断优化,总结经验,为我省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模式及救治策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3.与多家医疗机构建立全省多学科会诊平台,发挥多学科会诊的优势,加快患者病情康复。
4.(略),派遣省级专家团队对8家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1 家 24 小时腾空医院、8 家后备医院和7所县区疾控中心5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 所中心乡镇卫生院、5 所社会办医疗机构、4 个集中隔离点进行院感防控流程优化、医疗救治指导,进一步提高了地市级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5.项目执行期间,共发表核心期刊论文6篇,省级论文1篇,会议报告1篇,编写专着1部。
虽然目前没有明确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但项目执行期间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已在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应用该技术2年余,明显降低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长,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同时也减少了医疗资源消耗,间接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防疫能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五、知识产权目录
无
六、代表性论文目录
1.白少丽,王建云,周莹荃,等.甘肃省首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分析摆闯闭.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0,54(05):491-493.
2.王建云,郝明,白少丽,等.甘肃省首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家庭聚集病例的临床特征及转归分析摆闯闭.临床内科杂志,2020,37(03):227-229.
3.白少丽,王建云,周莹荃,等.甘肃省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救治效果评价摆闯闭.(略)学报(医学版),2020,46(02):50-54.
4.周莹荃,白少丽,郝明,王建芳,同重湘,王建云.甘肃省13例新型冠状病毒就诊病例滨驳惭抗体检测结果分析摆闯闭.甘肃科技,2021,37(2):129-131,156.
5.王建云,白少丽.传染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手册摆惭闭.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
七、知情同意证明(见附件9)
项目十
一、项目名称
《基于大健康管理模式的口腔常见疾病防治策略建立及推广应用》
二、完成单位排序和完成人排序
完成单位:兰州市口腔医院
完成人排序:苗芳、郭云霏、杨亚玲、周海静、张昀、郭琪、贾佳、惠宇、孙晓红、王永明
叁、完成人对项目主要贡献
姓名
| 排名
| 职称
| 工作单位
| 对本项目的贡献
|
苗芳
| 1
| 副主任
医师
| 兰州市
口腔医院
| 创新点:对创新点①、②、③和④做出贡献
贡献率:80%
对应附件证明材料:见附件 2-1、2-2、2-3、2-4 2-8、2-9;附件3-1、3-2。
|
郭云霏
| 2
| 主治
医师
| 兰州市
口腔医院
| 创新点:对创新点①和②做出贡献
贡献率:50%
对应附件证明材料:见附件 2-1、2-3、2-4 2-8、2-9;附件3-3。
|
杨亚玲
| 3
| 副研究员
| 兰州市
口腔医院
| 创新点:对创新点③和④做出贡献
贡献率:50%
对应附件证明材料:见附件 2-6;附件3-4、3-5、3-6。
|
周海静
| 4
| 教授、主任
医师
| 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部口腔医(学)院
| 创新点:对创新点③做出贡献
贡献率:40%
对应附件证明材料:见附件 2-5。
|
张昀
| 5
| 主任
医师
| 兰州市
口腔医院
| 创新点:对创新点①和④做出贡献
贡献率:40%
对应附件证明材料:见附件 2-1、2-3、2-8、2-10、2-11;附件3-3。
|
郭琪
| 6
| 主治
医师
| 兰州市
口腔医院
| 创新点:对创新点③和④做出贡献
贡献率:40%
对应附件证明材料:见附件 2-6。
|
贾佳
| 7
| 副主任
医师
| 兰州市
口腔医院
| 创新点:对创新点③做出贡献
贡献率:30%
对应附件证明材料:见附件 2-7。
|
惠宇
| 8
| 主管
技师
| 兰州市
口腔医院
| 创新点:对创新点①和②做出贡献
贡献率:20%
对应附件证明材料:见附件 2-12、2-13、2-14。
|
孙晓红
| 9
| 主管
护师
| 兰州市
口腔医院
| 创新点:对创新点①做出贡献
贡献率:15%
对应附件证明材料:见附件 2-10、2-11。
|
王永明
| 10
| 副主任
医师
| 兰州市
口腔医院
| 创新点:对创新点①做出贡献
贡献率:10%
对应附件证明材料:见附件 2-15。
|
&苍产蝉辫;四、项目介绍
本项目属口腔疾病防治和临床技术成果转化应用范畴。口腔疾病特点是有很多是可防不可治的,早期预防治疗,减轻患者痛苦、避免了不必要的医疗浪费,对保持全身健康、减少重大疾病有重要意义。定期口腔健康体检便于口腔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口腔健康教育与口腔健康促进主要方式之一,但一直以来口腔体检作为全身综合体检项目之一,存在检查专业性不强、检后管理不完善等问题,并未充分发挥预防和控制口腔疾病的作用。
本项目自2014年开始,从探索建立口腔健康促进体系和口腔常见疾病防治研究两方面开展。(略)络信息平台,形成适合甘肃省的口腔健康教育与口腔健康促进的运行模式和管理体系,同时将传统临床治疗为主的医学服务模式扩展为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等多个方面,通过开展大量的口腔健康讲座、义诊研学活动、制作科普视频等,向社会公众传播口腔健康知识,提升了民众口腔健康意识、提高了大众对口腔健康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在口腔常见疾病防治研究方面,一方面分析总结体检常见牙周病发病的相关全身因素,并临床验证牙周干预治疗对降低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发生的影响,另一方面对体检常见龋病的易感风险因素展开研究,为制定不同人群的口腔疾病防治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本项目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略)、(略)。发表学术论文15篇,其中厂颁滨论文&苍产蝉辫;3篇,在全国口腔专业年会发言1次,举办兰州市继续教育班1次,培养研究生2名,成果在兰州市多家医院和诊所推广应用。
五、所列知识产权目录
序号
| 知识产权类别
| 知识产权具体名称
| 国家
(地区)
| 授权号
| 授权日期
| 证书编号
| 权利人
| 发明人
| 专利有
效状态
|
1
| 实用新型专利
| 一种口腔检查装置
| 中国
| CN (略)2 U
| 2020-04-24
| 第(略)号
| 兰州市
口腔医院
| 苗芳;李燕;张昀;张春;李婷婷;赵小娥
| 有效
|
2
| 实用新型专利
| 一种用于口腔检查支架
| 中国
| CN (略)1 U
| 2020-04-24
| 第(略)号
| 兰州市
口腔医院
| 苗芳;张春
| 有效
|
3
| 发明
专利
| 一种3诲打印种植导板制作装置和制作方法
| 中国
| CN (略) B
| 2022-04-19
| 第(略)号
| 兰州市
口腔医院
| 郭云霏、张昀、李婷婷、王晓龙、赵小娥、姬忠莹
| 有效
|
4
| 实用新型专利
| 一种口腔细胞采集器
| 中国
| CN (略)4 U
| 2020-04-14
| 第(略)号
| 兰州市
口腔医院
| 杨亚玲
| 有效
|
5
| 实用新型专利
| 一种口腔生物膜获取器
| 中国
| CN (略)1 U
| 2020-07-14
| 第(略)号
| 兰州市
口腔医院
| 杨亚玲
| 有效
|
6
| 实用新型专利
| 一种口腔实验鼠类弹性开口器
| 中国
| CN (略)4
U
| 2020-08-18
| 第(略)号
| 兰州市
口腔医院
| 杨亚玲、张卫平、王芸芸、陈晓丽、丁艳、李梓、刘汉平
| 有效
|
六、代表性论文目录
摆1闭苗芳,张昀,张卫平,等.中老年特定人群口腔体检牙周疾病相关因素分析摆闯闭.口腔医学研究,2019,35(03):271-273.
摆2闭苗芳,朱李微,尚姝环.舒缓抗敏牙膏抑制牙本质敏感的临床功效摆闯闭.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37(06):965-968.
[3]苗芳,张昀,张业,等.我国口腔预防保健与研究工作进展分析[J]. 特别健康, 2018(20):285.
[4]苗芳,张春,郭云霏等.老年人口腔健康教育研究进展[J].健康必读, 2022(10):265.
[5]Xiao-Pan Hu, Hai-jing Zhou, Zhi-Qiang Li, Tian-Zhu Song,Yan-Yan Zhu.Lack of associations between lactoferrin (LTF) andmannose-binding lectin 2 (MBL2) gene polymorphism and dentalcaries susceptibility[J].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search,2020,48(7):(略)3428.
[6]Guo-qi, Wang-Qinxiu, Yang-Yaling, Guo-Dongmei. Root and root canal morphology of mandibular second permanent molars in the Gansu province population: A CBCT study[J]. Australian endodontic journal, 2022,49:27-32.
[7]Jia-Jia,You Zhou,Xinwen Wang,Yuan Liu. Subgingival microbiome dynamic alteration associated with necrotizing periodontal disease: A case report [J]. Medicine. 2021,100 (8).
[8]郭云霏,苗芳,张昀. 牙周治疗对老年糖尿病牙周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J] .健康必读, 2019(1):54.
[9]郭云霏,苗芳,张业,赵兴. 牙周非手术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牙周病老年患者血糖影响分析[J] .健康必读, 2020(13):263-264.
[10] 孙晓红、张昀、李婷婷.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颌面部骨折数字化技术应用中的探讨[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19(23)198-199.
[11] 孙晓红、张昀、李婷婷. 心理护理干预对全口义齿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 医药前沿, 2021,19(23)198-199.
[12] 惠宇、吴亮颖、张卫平,等.CBCT结合Invivo5设计软件在上前牙区种植修复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医药卫生, 2019,35(17)2677-2679.
[13] 惠宇、吴亮颖、张卫平,等. 数字化口内扫描印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研究[J]. 现代医药卫生, 2019,35(19)2933-2996.
[14] 惠宇、吴亮颖、孙静. 基于CBCT数字化建模的3D打印牙颌模型制作及精确度研究[J]. 特别健康, 2020(36)21.
[15] 王永明.CBCT指导下超声骨刀联合微创拔牙术拔除完全骨埋伏多生牙的效果[J]. 医药前沿, 2018,8(32)156-157.
七、知情同意证明(见附件10、附件11)
项目十一
一、项目(略)
《奶牛养殖人员布鲁氏菌病感染风险评价及防控策略研究》
二、完成单位排序和完成人排序
1.主要完成单位排序
单位名称
| 排名
| (略)
| 联系(略)
| 电子邮箱
|
兰州(略)
| 1
| 郭伟泉
| (略)
| (略)
|
(略)
| 2
| 高文龙
| (略)
| (略)
|
2.主要完成人排序
姓名
| 性别
| 排名
| 出生日期
| 出生地
| 工作单位
|
郭伟泉
| 男
| 1
| 1968.10
| 甘肃永靖
| 兰州(略)
|
高文龙
| 男
| 2
| 1976.02
| 甘肃张掖
| (略)
|
王莹
| 女
| 3
| 1996.09
| 山西扶风
| (略)
|
向媛媛
| 女
| 4
| 1998.05
| 四川阆中
| (略)
|
包凯
| 男
| 5
| 1998.04
| 甘肃陇西
| (略)
|
叁、完成人对项目主要贡献
姓名
| 排名
| 对项目主要贡献
|
郭伟泉
| 1
| 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申请立项,项目技术路线设计、技术报告撰写、问卷调查设计、协调各部门开展现场入户调查及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现场采血送样,实验室结果统计分析、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数据建模、论文撰写审核发表、实施布病防控干预策略及科研成果转化及技术应用。贡献率100%
|
高文龙
| 2
| 负责项目技术路线设计、技术报告撰写、问卷调查设计、实验室结果统计分析、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数据建模、论文撰写审核发表、实施布病防控干预策略及科研成果转化及技术应用技术指导。贡献率100%
|
王莹
| 3
| 参与项目技术路线设计、技术报告撰写、问卷调查设计、协调各部门开展现场入户调查及健康教育健康促进,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数据建模、论文撰写审核发表、实施布病防控干预策略及科研成果转化及技术应用。贡献率80%
|
向媛媛
| 4
| 参与项目问卷调查设计、协调各部门开展现场入户调查及健康教育健康促进,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数据建模、论文撰写审核发表。贡献率70%
|
包凯
| 5
| 参与项目问卷调查设计、协调各部门开展现场入户调查及健康教育健康促进,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数据建模、论文撰写审核发表。贡献率70%。
|
四、项目介绍
该项目通过对人间布鲁氏疾病的历史监测资料与现况调查,分析人牛间布病感染趋势,评价感染风险,探索奶牛养殖人员布病认知水平与传播间的关系,建立人间布病生物动力学模型,提出奶牛养殖专业户的布病预策略。在国内首次对人间布鲁氏杆菌传播与扩散的传染病动力学建模研究;首次针对奶牛养殖人员进行布鲁氏杆菌病的认知水平调查,通过综合评价方法评价奶牛养殖人员布鲁氏杆菌病的认知水平,定量揭示奶牛养殖人员布鲁氏杆菌病认知水平与人间布鲁氏杆菌病患病率的关系。
(略)
五、所列知识产权目录
无
六、代表性论文目录
摆1闭王莹,郭伟泉,向媛媛,包凯,高文龙.兰州(略)
摆2闭王莹,郭伟泉,向媛媛,包凯,高文龙.2004—2015年甘肃省人间布鲁氏菌病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摆闯闭.中国动物检疫,2022年第8期18页.
摆3闭王莹,郭伟泉,向媛媛,包凯,高文龙.西北地区人间布鲁氏菌病发病率与自然和社会因素相关性摆闯闭.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22年第26卷第11期1360页.
七.